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潍坊KTV招聘网 > 潍坊热点资讯 > 潍坊励志/美文 >  如何理解“诗缘情”?

如何理解“诗缘情”?

2022-07-21 22:25:38 发布 浏览 785 次

如何理解“诗缘情”?

“诗缘情”是传统诗学的基本观念。自孔子以下,“诗言志”的诗论被不断发挥,成为诗歌写作的基本命题。魏晋时,陆机在《文赋》言:“诗缘情而绮糜,赋体物而浏亮。”其本义在于对比诗与赋的区别,认为诗重在抒情,而赋重在状物。但后来却有人将陆机的“诗缘情”单独提出来,作为对抗“诗言志”的另一种诗论,认为诗歌的重点不再“言志”,而在表达个人情感。“诗缘情”提出后,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不过,现代学者周作人等人则认为“言志”与“缘情”本是一回事,只是有人错误地将其割裂了,他还举《毛诗序》中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为例。事实上,不管“诗缘情”是包含在了“诗言志”之内,还是在其外独立存在,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必然是既能表达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又可表达诗人个人的七情六欲。历史上众多的诗人的写作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

如何理解“诗可以观”?

此是儒家关于诗歌功能的一种表述。此语最早是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所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孔子就诗的功能作了一系列的表述。其中,“诗可以观”意为“观风俗之盛衰”,即王者通过诗歌来了解民间情况与政治得失,其强调的是诗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事实上,上古时代的诗歌与后来的诗歌有所不同,后世的诗歌更强调“美”,而上古时代的诗歌更强调“真”,因此诗人创作时,常常是纪实,而非虚构。其类似于现在的“报告文学”,新闻性很强,《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为了使诗更好地起到“观”的目的,早期设置有专门的“采诗之官”,平时在民间走街串巷地“采风”,目的便是供“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的这种诗观得到了后来的儒家人士的继承,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诗歌的艺术性逐渐增强,其“可以观”的功能受到一定削弱,但仍然是诗歌的一个大的传统。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便是这种传统的反映,而白居易还专门发起过恢复诗歌“可以观”功能的“新乐府运动”。

赋、比、兴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