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述了君主的为政之要身为君主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这就要
本篇论述了君主的为政之要。身为君主不可能也没必要事必躬亲,这就要求君主要识大体,弃细务。这不仅是君道,也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所以说为官要以不能为能,以无为而治。
为政之道 知人善任
臣闻老子曰:“以正理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荀卿曰:“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傅子曰:“士大夫分职而听,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总方而议,则天子拱己而正矣。”何以明其然耶?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官,夔为乐正,垂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理官,益掌驱禽。尧不能为一焉,奚以为君,而九子者为臣,其故何也?尧知九赋之事,使九子各授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乘成功以王天下。
汉高帝曰:“夫运筹策于帏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故曰,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无形者,物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鼓不预五音,而为五音主;有道者,不为五官之事,而为理事之主。君守其道,官知其事,有自来矣。
先王知其如此也,故用非其有,如己有之,通乎君道者也。
我听说老子说过:“用规范的方式治理国家,用变幻莫测的方法打击敌人,用无为的方法夺取天下,这是成大事者需掌握的最高法则。”荀子认为:“做帝王的,善于管理人才算是有才能;平民百姓,按照个人能力大小来衡量才能。”西晋哲学家傅玄说:“能让士大夫恪尽职守,听从命令;让诸侯国君安保土地;让朝廷三公处理朝中大事,这样天子就可轻松地统治天下了。”如何证明呢?从尧、舜怎样治理天下就知道了。在尧那个时代,舜当司徒管刑罚;契做司马管军事;禹做司空管建设;后稷畴管农业;夔管礼乐;垂掌管工匠;伯夷管理祭祀;皋陶管理司法;益负责训练作战的野兽。这些具体的事尧一件也不做,悠然地只做他的帝王,而这九个人为何心甘情愿做臣子呢?因为尧知他们九人各自有什么才能,然后量才使用,从而使他们人人都成就了一番事业。而尧就凭借着他们的功业而称王于天下。
汉高祖刘邦说:“在军帐中出谋划策,就能决胜于千里之外,这方面我不如张良;定国安邦、安抚百姓、供应军需、保证粮道畅通,我不如萧何;统领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了解并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所以说,知人是王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是有形之万物的主宰;无缘无故的东西是世事人情的根本。鼓不干预五音,却能做五音的统帅。掌握了王道真谛的人,不需要去做文武百官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做君王的严守王道,当官的知道各自应尽的职责,自古就是这样。
正是由于做帝王的通晓这一道理,他们才会把不是自己的东西当作自己的一样使用。能做到这些的,才算真正掌握了为君之道。
开明的君王必须能够知人善任,这是君王的职责和治国的基础,是国家富强,长治久安的保证。不懂得用人,就难以凭一己之力治理国家,最终也只能落个国破家亡的结局。楚汉之争就是最好的例子。刘邦善于用人,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这些英才的帮助,才建立了大汉王朝;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才最终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君明其道 官行其职
人主不通主道者则不然。自为之则不能任贤,不能任贤,则贤者恶之,此功名之所以伤,国家之所以危。
- 沈昕伯沈纮字昕伯是王国维在上海东文学社的同窗好友晏氏父子北宋[图]
-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图]
- 莫然同“漠然”无知的样子魂意念这里指去除主观判断云云即“芸芸[图]
- 短长说游说之术丁艰遭遇父母的丧事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病痛一[图]
-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此诗写景气象壮阔笔力雄[图]
- 庳(bì)矮小观(ɡuàn)宫门两旁的高大建筑台榭(xiè)[图]
- 所零落飘零沦落也 关中此指长安 衰歇衰败嫌弃 转烛烛光随[图]
-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许之櫜(ɡāo)装弓矢盔甲的口袋垂[图]
- 【赏析】这是创作的一种潜在心理动机其较早的理论源头乃是西汉司[图]
- 贰膳佐以佳肴贰副佐制指预备制作丧葬用品绞包束尸体殓衣的布带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