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原来位
《列子·汤问》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它们四面各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
在北山脚下住着一个叫做愚公的老人,他的年纪近九十岁了,他们一家人面对着山居住着,一直住了很多代。因为大山把道路阻塞了,祖祖辈辈都要绕道而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一天,愚公把全家人都召集起来商量说:“我们全家人团结一致,用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你们认为好不好啊?”家人都表示赞同他的意见。但是愚公的妻子还是有些疑惑,她问道:“仅凭您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土丘都难以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怎么样呢?而且挖出来的土石我们又该放到哪里去呢?”于是家人纷纷说道:“把挖出来的土石扔到渤海之滨、隐土的北面去啊。”就这样,全家人达成了一致意见。愚公带领子孙开始挖山修路,他们用箕畚把土块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寡妇家有个孤儿,没多大年纪,也蹦蹦跳跳去帮助他们挖山运土。因为路程遥远,寒暑交替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的智叟看到愚公的行为之后,讥笑着对愚公说:“你真是个老糊涂啊!就凭你剩下的一点年头和几两气力,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铲除几根,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愚公听了长叹一声说:“没想到你的思想顽固到如此地步,连人家寡妇家的小儿子都不如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加高度,何愁铲除不了呢?”河曲智叟一时哑口无言。
后来山神听说了愚公移山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真把山铲平了,于是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将这两座大山背走了。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面,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了。
点 评
这个故事是中华民族家喻户晓的,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事以“愚”与“智”作对比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和毅力,日积月累,历时长了自然就会有成效。
读史致用
柳公权习字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人,是唐代的一位楷书大家。他的楷书人称“柳体”,往往是楷书入门的必学范本。柳公权之所以能在书法领域有如此高的造诣,这里还有一则故事。
- 沈昕伯沈纮字昕伯是王国维在上海东文学社的同窗好友晏氏父子北宋[图]
-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图]
- 莫然同“漠然”无知的样子魂意念这里指去除主观判断云云即“芸芸[图]
- 短长说游说之术丁艰遭遇父母的丧事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病痛一[图]
-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此诗写景气象壮阔笔力雄[图]
- 庳(bì)矮小观(ɡuàn)宫门两旁的高大建筑台榭(xiè)[图]
- 所零落飘零沦落也 关中此指长安 衰歇衰败嫌弃 转烛烛光随[图]
-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许之櫜(ɡāo)装弓矢盔甲的口袋垂[图]
- 【赏析】这是创作的一种潜在心理动机其较早的理论源头乃是西汉司[图]
- 贰膳佐以佳肴贰副佐制指预备制作丧葬用品绞包束尸体殓衣的布带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