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助词表示推测矣夫叹词表示感叹明辨是非执两用中解题上章感叹道
其:助词,表示推测。矣夫:叹词,表示感叹。明辨是非,执两用中解题上章感叹道之不行,本章于是举出舜能用中庸之道行世,以说明怎样才是行道。文章首先论述舜是大智慧的人,然后分析他为什么能够如此智慧,即是因为他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行中庸之道。那么舜具体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能够察纳雅言,明辨是非。不同的人因为贤愚善恶有别,有的话是善的,有的是恶的,因此需要仔细辨别,这样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处理问
其:助词,表示推测。矣夫:叹词,表示感叹。
明辨是非,执两用中
解题
上章感叹道之不行,本章于是举出舜能用中庸之道行世,以说明怎样才是行道。文章首先论述舜是大智慧的人,然后分析他为什么能够如此智慧,即是因为他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行中庸之道。那么舜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能够察纳雅言,明辨是非。不同的人因为贤愚善恶有别,有的话是善的,有的是恶的,因此需要仔细辨别,这样就能够提升自己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宣扬好的事物、言论,掩抑不好的言论事物,即是推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使事情办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舜大智慧的根源。
原 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评述
程颢:此章言舜所以用中。舜之所以为大者,乐取诸人以为善而已。好问而察迩言,隐恶而扬善,皆乐取诸人也。两端,过与不及也。执其两端,乃所以用其时中,犹持权衡而称物轻重,皆得其平。故舜之所以为舜,乐取诸人,用诸民,皆以能执两端而不失中也。
延伸阅读:
- 沈昕伯沈纮字昕伯是王国维在上海东文学社的同窗好友晏氏父子北宋[图]
-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图]
- 莫然同“漠然”无知的样子魂意念这里指去除主观判断云云即“芸芸[图]
- 短长说游说之术丁艰遭遇父母的丧事服除指守丧期满除去丧服病痛一[图]
- 这是一首由潼关到都城夜宿驿站而题壁的诗此诗写景气象壮阔笔力雄[图]
- 庳(bì)矮小观(ɡuàn)宫门两旁的高大建筑台榭(xiè)[图]
- 所零落飘零沦落也 关中此指长安 衰歇衰败嫌弃 转烛烛光随[图]
- 伍举知其有备也请垂櫜而入 许之櫜(ɡāo)装弓矢盔甲的口袋垂[图]
- 【赏析】这是创作的一种潜在心理动机其较早的理论源头乃是西汉司[图]
- 贰膳佐以佳肴贰副佐制指预备制作丧葬用品绞包束尸体殓衣的布带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