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愁相思是古典诗词中写得最多的主题尤其是宋词将它写得淋漓尽致
离愁相思是古典诗词中写得最多的主题,尤其是宋词,将它写得淋漓尽致。这首小令和宋词之不同在于:它开篇直抒离情,而不是委婉曲折,先景后情。这体现了元曲自然的特色。曲学大师任中敏先生说:“词以婉约为主,别体则为豪放;曲以豪放为主,别体则为婉约。”这首小令可以为证。
开篇三句,离情别绪无遮无拦,劈面而来。“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自从离别,我心里总是难分难舍放不下。这一点相思痴情,千回百转,不知何时才能断绝。也许只有相见,才能医好这相思。“一点相思几时绝”饱含了备受相思煎熬之人的痛苦,欲爱而不成。同时也有自我痴心不悔的沉迷,明知如此,依然沉迷其中,欲罢而不能。按下来“凭阑袖拂杨花雪”是一景语。有两层意思,可以理解为女子现在的状态,因相思难解,而凭栏远眺,望尽天涯路;也可以理解为女子回忆当初离别时的情形,凭栏远眺,目送情人远去的背影,想看得更远更清楚,她用衣袖拂去满天飞舞的杨花,生怕它遮住了望眼。“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满天作雪飞”杨花如雪飘舞,轻灵自在,一如既往,它们哪里懂得离人的心思,愁肠百结呢?这里“拂”,既是怕杨花遮住了望眼,也是怨杨花的不解离人情。结句“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时空定格在当初离别的场景中。她是那么想记住离人的样子,目送他一点点远去,然而离人的身影最终还是看不见了。只见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叠叠的山峦遮住了远行的路,人,真的远去矣!
小令起得直接,结得利落。时空转换,今昔映衬,韵味悠长。
[双调]碧玉箫
(其一)
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一搦腰围,宽褪素罗衣。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医,越恁的难调理。
金篦:用金属做的梳子,兼作头上的饰物。
一搦(nuò):一握。此处形容腰细。
宽褪:指女子因身体消瘦,而使衣带显得宽松。
没理会:不明白。
陡:突然。恁的:如此的,这样的。
越:偏偏,特别。
【评析】 此曲写一个女子因思念远人而相思成疾。
起句写女子已经历经了漫长的等待,直切主题;“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天天等啊等,盼啊盼,把归期都望断了,把用来划日期计算归程的金篦都磨损了,人却依然渺无踪影。一个“盼断”,一个“划损”极言女子盼归心切,盼望之久,极为传神。按着写女子的憔悴,纤腰不盈一握,罗衣渐宽,真正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知他是甚病疾?好教人没理会”,这是女子故意装作不明白,故意在这里自问自答。谁都知道,她害的是什么病,是相思病!忧能磨人,思能损人,患上相思心病的人,也只能心药来医!只可惜能医她心病的那味良药——与良人相聚相守,一直未能出现而已!后四句写女子因相思之疾,而食不甘味,寝难安生。“拣口儿食”本来是随随便便挑点东西填肚子,依然觉得无滋无味,难以下咽。这将备受相思之苦的人的心理状态刻画得自然而逼真。结句点出“医,越恁的难调理”,又将女子的心理说透说白了,这正是元曲的“放”,它不敛,不收,不造作,不忸怩,正如曲中女子的心思一样,直白坦荡,一眼望到底,一气说明白。
全曲围绕一个“思”字,写思之切,思之久,思之憔悴,思之折磨。前半部分用语文雅,后半部分又全用口语,大致是女子实在难以忍受,顾不得体面心思,自然而然,脱口而出。十分符合人物的心理。
[双调]碧玉箫
- 后晋和凝 六首小重山春入神京万木芳禁林莺语滑蝶飞狂晓花擎露妬[图]
- 年(宋真宗咸平四年)大回鹘龟兹安西州大都督单于军韩(可汗)王[图]
- 黄直因为听了先生的学说于是明白了程颢先生所说的两句话“善固性[图]
- 摄养调理保养上君上指皇帝,理理性此指理解能力,先帝去世的皇帝[图]
- 昔年曾作五陵游午夜清歌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西园[图]
- 主指将官短兵持刀剑之兵与持弓箭之兵相对而言千石之令俸禄为一千[图]
- 僧法海韶州曲江人也初参祖师问曰即心即佛愿垂指谕师曰前念不生即[图]
- 阴阳之蠹(dù)自然界的害物蠹蛀虫引申以喻世间祸害( [图]
-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图]
- 实性真如的异名 繁兴永处那伽定那伽意译为龙像龙定止于深渊那样[图]